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—— 研 究 方 案

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—— 研 究 方 案

时间:2017-02-22 17:44 阅读数:14033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国家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(试行)》中明确提出:“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,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,引导学生质疑、调查、探究,在实践中学习,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、富有个性的过程。”

联系我校实际,我校地处县城边缘,学生约60%来源于农村,30%来源于城镇,10%来源于流动人口(外来务工)子女,是典型的农村初中。而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,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,为了应付考试,单向灌输知识,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,课堂教学机械、沉闷、了无生气,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得到保证。

通过调查我们发现,在语文课堂教学中,有利的情景创设还很薄弱。为此,我们引入了“情境教学”这一教学理念。著名的特级教师、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李吉林首创的情境教学(教育)起始于87年我国教学改革再度兴起之时,成长发展于我国以“科教兴国”战略强调中小学要由“应试教育”向“素质教育”转化之始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,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,学生心理引起情感共鸣,促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质疑、推理、想象。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,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,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,从而帮助学生掌握、理解知识,提高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应用实践的能力。

二、课题的界定

“情境教学”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,依据课标,利用语言或借助图片、文字、音像等情境材料,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和思维情境,引导学生进行自主、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,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、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:

(1)以生活展现情境;

(2)以实物演示情境;

(3)以图画再现情境;

(4)以音乐渲染情境;

(5)以表演体会情境;

(6)以语言描绘情境。

凡是有成效的教学或教育,均需要有与其目标相应的情境。“情境教学”不但用在教学的开头阶段,而且还辐射、贯穿于整个教学教育过程;不但指外部环境,而且指主体的内部环境,整合成为心理场;不但在教室中创设,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、社会大课堂中去,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去感受、体验、思考。

三、课题理论依据

1、认识论依据

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表明: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,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,是有目的、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反映,而不是盲目的、被动的、消极的反映。因此,要在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识,就必须创设积极的有序的教学情景,突出学生的主体性、实践性、能动性,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。

2、教学心理依据

构建主义认为,学习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,在他人的帮助下,促进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。因此,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创设教学情景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,能动地构建知识结构,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求。

3、教育学依据

根据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优化理论,教学作为一个系统,应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、部分与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,相互作用等方面考察教学,教师应全面考虑系统中的各要素,处理好各要素间的关系选择教育过程最佳方案和优化的教学程序,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,使学生在教养、教育、发展等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。因此创设情景,以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为突破口组织教学,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新的着力点。

四、研究目标

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,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能力;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,拓展语文教学的新视角,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、新思路,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。

五、研究内容

1、探讨有利的情景创设方式、途径。

2、探讨有利的情景创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性的研究。

3、探讨课堂教学中有利的情景创设的评价体系。.

六、研究方法

1、调查法:在开题前,就对我校教师情景引入的教学行为、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。通过调查,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意见,认真客观的评估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,写出调查报告,同时课题开展后进行阶段性调查,随时发现问题,不断改进研究。

2、文献法。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,全面把握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,同时充分利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科研成果,从而提高教师理论水平,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。

3、个案法。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个体的变化,从中找出普遍的规律,又反过来促进我们的研究实践。

4、实践法:在课题研究中,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,用文献理论来指导实践,又用实践来丰富文献理论。提高我们对课题的认识水平,用实践成效来促进指导研究的开展,规范研究行为,并进一步总结,坚持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,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相结合,强调重点,突出特色,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。

七.研究原则

1.以培养兴趣为前提,诱发主动性;

2.以指导观察为基础,强化感受性;

3.以发展思维为重点,着眼创造性;

4.以陶冶情感为动因,渗透教育性;

5.以训练语言为手段,贯穿实践性。

八、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,2007年9月——2010年11月,分为三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(2007.9——2008.6)前期准备,初步实施阶段。成立课题组,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,完成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、问卷分析及课题实施方案。

第二阶段(2008.7——2010.7)课题探索、实施、发展阶段。组织研讨交流,探求适合我校实际,带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策略,阶段研究报告,课题相关的论文。

第三阶段(2010.8——2010.11)评价、成果总结、验收阶段。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,形成最终研究成果,专家鉴定,写出相关论文,课题结题报告。

九、保证措施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,在课题实验的全过程中,要建立健全五项制度:

(1)学习研讨制度。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,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,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、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,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。

(2)通报例会制度。要及时填写“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”,及时掌握、分析、研究、实验的情况。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,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。

(3)协作交流制度。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,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,做到信息共享、资源共享,形成科研合力,达到共同研究、共同探索、共同提高、共同发展的目的。

(4)条件保障制度。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。课题实验由校领导挂帅,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,课题实验工作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,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,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。尤其是师资队伍的保障。要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,选择那些观念新、功底厚、热爱教育事业、有科学态度、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。  

(5)评比表彰制度。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、数据整理、实验案例、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,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。

十、成果表现形式(1)总报告:1份

(2)研究报告册:1份

(3)课题论文集:1份

(4)个案集:1份

(5)过程性资料:若干册

十一、课题组构成

组长:张显金(中学高级)

主研人员:阙辉林 (中学高级)  彭春林 (中学高级)

张燕(中学一级)      罗明容(中学一级)

郑华军(中学一级)   郭琴(中学一级)

参研人员:全体语文教师



新闻来源:双流区东升一中